close

在諮商領域當中,裡面有一位提倡「人本主義」,也是第一位以案組為中心的諮商師,他是Carl Rogers。他說過這麼一句話:

 

「人一旦被了解,內在就有一股自我改變的力量。」

 

換作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親子之間的互動,該如何真正瞭解對方?首先,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:如實聽懂對方所表達的話

 

我們都認為傾聽是件簡單的事情,或許只要安靜聽對方說,就等於是傾聽。而傾聽卻是有些技巧和複雜,因為人們經常用講理的動機去傾聽對方,到最後才懂得照顧別人的心情,換個角度學習:「人」比事重要

 

消極聆聽與積極聆聽

 

消極聆聽是傾聽技巧裡面當中最簡單的一種,但是要完全地做到並不容易。令人感覺有被了解的基礎就是在於做到以下四點:

 

不打斷

不追問

不建議

不評論

 

仔細想想,自己與親友的對話當中,經常犯到以上四不。尤其是對於家人朋友之間,我們很容易給對方建議。

 

給建議的那一方出發點絕對是好的,但是在溝通過程之中,建議卻成了阻礙,因為聽的那一方感受是被否定了。

 

(你就是覺得我做得不夠好,所以才會給我建議........)

(你不認為我有處理好,所以才給我建議........)

 

何謂接納?

 

回到課堂中要討論的親子之間,要用什麼溝通方式,才能讓小孩主觀感覺是有被父母接納的呢?試著做做看消極聆聽:只要負責專心聽,不做以上的四不。如果加入了評論,那就會像Carl Rogers所說的:「溝通的阻礙,是用我們的感覺,去評論對方的感覺。」

 

接納必須建立在了解對方的基礎之上。倘若一個人不了解另一個人,那又該如何接納對方呢?所以要讓對方有被接納的感覺,首要之務就是「接納他」。

 

讓孩子慢慢說出所有事件,順著他的話語,把話題接下去往下走,去照顧小孩感性的一面,聽懂他的意思,幫他說出來。當說出小孩的心聲,他感覺你懂我,那我也不需要再張牙舞爪,捍衛自己立場。

 

延伸閱讀:避免說出破壞性的話語

 

arrow
arrow

    J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